
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

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
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主要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中有明确规定。
1.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构成交通肇事罪。这意味着在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,且该事故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,如造成人员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。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时,才有可能进一步认定其是否构成肇事逃逸。
2. 行为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。这里的“明知”要求行为人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明确的认知,不能是出于过失或者误解而离开现场。例如,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后,行为人因视线不清而未能及时发现事故,但随后在得知发生事故后仍逃离现场,这种情况就不符合“明知”的要件。
3. 行为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离现场。这是肇事逃逸的核心要件,即行为人离开现场的行为是为了躲避法律对其的制裁和追究。例如,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为了避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受到刑事处罚而逃离现场,这种行为就明显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。
总之,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要件,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肇事逃逸。这些规定旨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,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,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
肇事逃逸受害方怎么索赔
肇事逃逸受害方在面临这种不法行为时,应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1. 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
受害方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,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车辆特征等相关信息,协助警方调查。同时,收集现场的证据,如照片、视频、证人证言等,以证明事故的发生和对方的肇事逃逸行为。
2. 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
受害方可以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,申请交强险范围内的赔偿。交强险在一定限额内对受害方进行赔偿,以减轻其经济压力。
3. 查找肇事方并协商赔偿
通过警方的调查和社会媒体等渠道,查找肇事方的相关信息。如果肇事方被找到,可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。协商过程中,受害方应明确赔偿金额、方式和时间等,并签订赔偿协议。
4. 提起诉讼
如果无法与肇事方达成赔偿协议,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肇事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在诉讼过程中,受害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,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诉讼。
5. 申请强制执行
如果法院作出判决后,肇事方仍不履行赔偿责任,受害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,要求法院强制执行赔偿款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