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导读:刑事和解不一定引发法院撤诉程序。案件能否撤销起诉要视案件特性和实际情况。犯罪行为轻微,依《刑法》无需刑罚或可免除处...
导读:刑事和解不一定引发法院撤诉程序。案件能否撤销起诉要视案件特性和实际情况。犯罪行为轻微,依《刑法》无需刑罚或可免除处罚的,检察院有权不起诉;已公诉的,法院审理时会综合犯罪性质、情节、社会危害性、被告人认罪悔罪及和解协议执行情况等依法判决。严重犯罪不论是否和解,都要受法律制裁。
一、刑事双方达成和解如何让法院撤诉

刑事和解并非必定引致法院撤诉程序的启动。在此类刑事纠纷中,即便涉案各方就某些争议达成和解协议,而该案是否有撤销起诉的可能,主要还需根据案件本身的特性及其实际状况加以考量。假如所发生的犯罪行为性质较为轻微,依循我国现行《刑法》的相关规定,无需对其施以刑罚或予以免除处罚时,那么由人民检察院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。反之,若已正式向法院提起了公诉,那么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,将综合全面考虑本案的详细情况,其中包含犯罪行为的性质、情节程度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及被告人对于自己罪行的承认与悔过态度,以及和解协议的执行情况等等因素,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,依法作出严肃公正的判决结果。然而,对于那些严重的犯罪活动,无论当事人之间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协议,他们都必须面临法律的严格制裁与惩戒。
二、刑事和解后法院准许撤诉的条件是什么
在刑事诉讼中,刑事和解后法院准许撤诉的条件因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而有所不同。
对于自诉案件,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规定,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,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。法院经审查,只要撤诉是自诉人真实意思表示,且不属于损害国家、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撤诉情形,一般会准许撤诉。
而公诉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真诚悔罪,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、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,被害人自愿和解的,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。但公诉案件中,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,即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,通常也不能因和解而直接撤诉。不过,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,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建议;犯罪情节轻微的,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,而非法院准许撤诉。
三、刑事和解后满足哪些条件法院才准予撤诉
在刑事案件中,刑事和解与准予撤诉情况较为复杂。首先,公诉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后,并不必然导致法院准予撤诉。因为公诉案件是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诉讼,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,撤诉决定权在检察院而非法院。只有存在情节显著轻微、危害不大,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形,检察院才可以决定不起诉(类似撤诉效果)。
而自诉案件中,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,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。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、撤诉系出于自愿,且不违反法律规定、不损害国家、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,通常会准予撤诉。
总体而言,刑事和解后,公诉案件主要看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;自诉案件重点在于和解、撤诉的自愿性与合法性,法院据此审查决定是否准予撤诉。
当探讨刑事双方达成和解如何让法院撤诉这一问题时,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要点需要了解。达成和解后想让法院撤诉,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有不同规定。像一些轻微的自诉案件,双方和解后,自诉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。但对于公诉案件,即便双方达成和解,通常也不能直接撤诉,不过和解情况会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量。倘若您在刑事和解以及撤诉流程、公诉与自诉案件区分等方面仍有疑问,不必烦恼,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。